上級送上門的榮譽,被基層婉拒;掛滿社區(qū)門面的牌子,讓人不堪重負。清理各種評比、達標、表彰項目,為基層減負的呼聲,分外強烈。基層干部們呼吁,轉變政府職能,為基層減負,要真正出重拳;政府職能該轉移的就轉移,該取消的就取消。只有把簡政放權真正做到位,才能讓基層切實感受到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果。(中國新聞網 6月12日)
一向被視為成績和榮耀的獎牌,基層居然不接,這讓誰尷尬?拒接獎牌,原因在于“獎牌”背后隱藏的太多形式化的東西,各種資料、檔案,各種現場迎檢,本是體現政績的榮譽變得有些勞民傷財了。上級發(fā)獎牌證明重視,下級掛獎牌證明工作有成效,但一塊獎牌承載的就僅僅是那些突擊出來的資料么?人民群眾要的是求真務實、真抓實干的“里子工程”,而不是只為出名掛號、追求個人利益的“面子工程”,做好“里子”才有“面子”。
簡單的講,做好“里子”就是為民造福。為民造福,就是讓老百姓遠離貧困,走上富裕之路。就是要千方百計幫助群眾開辟致富之路,不僅是給他們送錢送物解決一時之需,更要給老百姓一只點石成金的“金手指”,讓他們依靠自己長久富裕。為民造福,不僅是讓群眾物質上富裕,也還要讓群眾精神上富裕。堅持這一尺度,就要堅持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。既不能放松精神文明來搞物質文明,也不能脫離物質文明搞精神文明。為民造福,不是為少數幾個人謀的福,而是為絕大多數人謀的福,也就是使全體人民群眾都走上共同富裕的路。因此,堅持用為民造福的尺度衡量公仆政績時,不僅要看他為民造福多少,而且要看他所造的福是否使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。為民造福,不僅要看當前為人民創(chuàng)造了多少財富,還要看為人民創(chuàng)造的財富,是否今后能長期給人民帶來幸福。這里就是一個長期行為和短期行為的差別,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問題。為民造福,是局部效益與整體效益的統(tǒng)一。如果為民造的福,既有利于本地區(qū)、本部門、本單位的人民群眾,又有利于整體,那么,這樣的福才是我們黨員領導干部為民造的真福。
做好為民造真福,辦實事這張真“里子”,群眾自然會給予有口皆碑的好“面子”。那時的“獎牌”將不會再有被拒的尷尬,才真正有含金量。
作者:王一豐